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滚动大图 -> 正文
南宁: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发展 提升首府城市“文明温度”
广西文明网  2019-08-14

  市民积极参与无偿献血。

贺晓静长期为献血者提供志愿服务。

  近日,南宁中心血站业务楼15层会议室内,一场小型聘任仪式正在举行——南宁中心血站向10位首府市民,颁发“南宁市无偿献血社会监督员”聘任证书。

  这些市民是来自媒体、献血者、志愿者、用血院方、卫生监督等方面的代表,他们将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南宁中心血站的依法执业、服务质量、廉政建设等进行全方位监督。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自1998年全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以来,南宁市的无偿献血事业得到了越来越多民众的关注和参与,也获得了长足发展。

  在这过程中,南宁中心血站持续创新探索——

  2014年7月,首次特聘了8名社会监督员;

  2017年6月,聘任了10名社会监督员。

  两届社会监督员主动深入全市各献血点、单位、社区,以参与无偿献血、参加献血志愿服务和明察暗访等方式,及时了解民心,反馈民意,每年在宣传、服务、环境、卫生、安全等方面,为首府的无偿献血事业提出了30余条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督促南宁中心血站及时整改问题。

  关注民生,服务社会,从来不是“闲笔”。

  以下是南宁中心血站关于“服务满意率”的调查结果:

  ——2014年为92.9%;2015年为96.3%;2016年为97.8%;2017年为98%,2018年达到99.57%,2019年上半年达到99.7%。

  保持无私奉献的服务初心 

  让每一名健康市民都能持续参加无偿献血,让每一名临床用血患者都能享有充足安全的血液,这是每一位社会监督员的初心。

  周永德连续两届受聘社会监督员,他的血型是Rh阴性血型(俗称“熊猫血”),这一血型在南宁只有1000多人,而坚持献血的只有几百人。

  “稀有血型的病患若有输血需要很难找到合适的血液,既然我是同类血型那我就多捐一点,尽可能帮助更多稀有血型的病患。”周永德说。截至目前他已累计献血7400毫升。

  这种愿意帮助别人的志愿服务精神,是他乐于接受社会监督员这个没有任何报酬的公益职务的最质朴精神动力。

  周永德从2008年开始参加无偿献血,至2014年担任稀有血型献血志愿者分队队长,这一晃就是10年。他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利用休息时间到南宁市各献血点,在为献血者提供志愿服务的同时,认真观察献血环境和血站工作人员的服务状态,并及时向中心血站反馈。

  看到献血环境不断改善,工作人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周永德感到莫大欣慰,他觉得即使再苦再累也值得。

  同样担任两届社会监督员的贺晓静女士,与无偿献血结缘已有25年。作为南宁市第一批参加无偿献血的市民,她从1994年开始参与无偿献血,一直献到55岁,累计献血23次。在超过法定年龄无法献血后,贺晓静转而进行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是首府献血者中亲切的“贺阿姨”。

  2005年,贺晓静和朋友们发起成立了南宁红色爱心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她坚持奔走于各学校、单位之间,招募志愿者,倡导无偿献血,至今已持续了14年。

  出于历史、民俗和传统伦理观念等原因,不少群众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存在误区。对此,作为社会监督员的贺晓静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服务方法——她在向群众介绍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和为献血者服务时,通过耐心而专业的解释和细心周到的服务,打消群众对无偿献血的疑虑,让献血者感受到奉献带来的快乐,从而引导了一个又一个群体和个人,源源不断地加入首府无偿献血者的行列。

  有效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发展 

  南宁中心血站对首府无偿献血事业的推进,从设想、计划到行动,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系统工程,把“让人人享有安全的血液,让医院临床不再紧缺用血”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坚定不移地融入每一个工作环节——“社会监督员”机制,就是血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一个实际行动。

  事实证明,“社会监督员”机制能够产生“服务社会”的实质性社会功能。没有什么能比真实的数据更具说服力:

  ——2015年全市参加献血12.81万人次,同比增长3.99%;

  ——2016年13.18万人次,同比增长2.84%;

  ——2018年13.57万人次,同比增长4.71%,人口献血率达到千分之18.97,超出全国千分之11.2的平均水平,各项数据均位居广西第一。

  实施“社会监督员”机制,使得南宁中心血站在恪守职责的同时,也加强了与献血者的紧密联系,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一起成为“追梦人”。

  (来源:南宁云—南宁日报 记者 李绿江 通讯员 梁立阳)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