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首页 -> 交流互鉴 -> 地方交流 -> 正文
防城港市扎实推进清廉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防城港日报  2025-04-17

  原标题:

  清风拂面润乡土

  ——防城港市扎实推进清廉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全市积分制、清单制行政村覆盖率均为100%;

  全市305个行政村共清查核实年度农村集体资产总额32.2341亿元,12个行政村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百万元;

  上思县思阳镇获评自治区第二批示范乡镇,35个村级党组织获评自治区第六批新命名星级党组织;

  全市共创建全国文明村镇10个,自治区文明村镇42个,防城港市文明村镇80个,全市县级以上文明村镇覆盖率达83.1%;

  防城区那梭镇、茅岭镇被命名为防城港市移风易俗示范乡(镇),珠河街道那天花村等19个村被命名为防城港市移风易俗示范村。

  ……

  防城港市在清廉乡村建设中,一项项有力的措施正在乡村大地落地开花,结出丰厚果实。

  2024年是清廉防城港建设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开启之年,市清廉乡村建设专责小组坚决扛起清廉乡村建设政治责任,聚焦工作重点,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

  党建引廉

  基层组织建设坚强有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组织是保障。防城港市不断深化“海边山党旗红”党建品牌创建,扎实推动56个市级农村党建示范点建设持续巩固提升。目前,全市共有154个村级党组织获评自治区三星级以上农村基层党组织,占比49%。对全市27个乡镇(街道)315个村进行全面“体检”,对全市1.5万名建制村党员和2200名村干部进行轮训,运用好“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建立起“村级党组织+屯级(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治理体系,设置农村治理网格1478个,配备网格员3632人,常态化开展联合巡查、人员摸排、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不断筑牢基层组织“桥头堡”,锻造红色骨干“先锋队”,凝聚基层善治“新合力”。

  在建强基层组织的同时,防城港市还不断深化廉政宣传教育,充分利用LED显示屏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委宣传栏,以标语、公益广告等形式对清廉乡村、清廉家风家训、廉政文化成果进行展示,发挥文艺下乡、采茶戏进村等舞台作用,加大清廉乡村题材文艺作品的策划创作和宣传展示力度,弘扬清廉之风。以深化“法律七进”活动为载体,以“送法进村”“送法进社区”等普法活动为契机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和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让清廉之风吹进千家万户、浸润人心。

  创新促廉

  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有序推进

  “小积分”也能发挥大作用。防城港市充分运用积分制,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如东兴市制定《东兴市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制度实施方案(试行)》,在该市31个村组推广积分制,推广率100%;防城区145个行政村乡村振兴积分卡制度100%全覆盖,推广积分制试点村民小组2282个,激励村民破除陈规陋习、遵守村规民约、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倡导移风易俗的鲜明导向和良好氛围。同时,推广运用清单制,规范村级事务,将基层管理服务事项以及农民群众关心关注的事务细化为清单,简化办理流程,明确办理要求,建立监督评价机制,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乡村治理方式,全市清单制推广率100%。

  在创新乡村治理新模式中,数字化赋能在防城港市各县(市、区)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应用。如东兴市建设东兴市乡村治理数字化服务平台,形成“1+5+N”集成平台,逐步实现“市、镇、村、组、户”五级上下联动的数字治理体系;港口区光坡镇8个村均可在线办理公共事务,实施电子化的台账、资料,推动政务服务网上办、马上办、少跑快办,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防城区珠河街道那天花村率先和移动公司合作,以1个平台、3个入口、N项服务构建“中国移动数字乡村”产品品牌,构建一云多端数字乡村云平台,赋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治理、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能力。

  监督保廉

  清廉乡村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防城港市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微腐败专项整治,突出抓好村民小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出台相关管理制度,深入实地督导调研,发现和督促问题整改106个。截至目前,全市已整改问题96个,其中,整改不规范农村集体问题合同52份,涉及金额1413.249万元。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进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平台交易,完成农村产权流转交易367宗,交易金额3160.08万元,成交面积3663.73亩,成交房屋500平方米,原木4000立方米。同时,落实经费45万元建立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目前已完成建设验收,正进行数据导入、业务培训等前期工作,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市、县两级的联动监管,提升村集体“三资”监管规范性、有效性。

  防城港市还不断推动集体年收入20万元以上且实现分红的村民小组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督促指导各县(市、区)规范衔接资金等项目管理,在资金使用等各环节实行全面、主动公开公示制度,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加大对村级项目入库、项目实施、资金分配等各环节的监督检查,落实公示公告制度,接受群众监督检查。落实惠农稳粮政策,提升群众满意度,全方位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记者 黄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