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文化北海”建设见成效—— 产业发展结硕果 文化惠民润万家
艺术家现场作画。
嘉宾观赏北海的工艺美术作品。许振国/摄
文化名家在高德老街采风。
11月6日,“流下盛宴·山海相约”第三届流下村文化艺术节现场。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李君光/摄
“之前早已耳闻北海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此行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参观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后,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焦宏奋对北海连连称赞,通过这次采风活动,可以看到北海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历史文化和文物保护工作也有成果。
11月5—11日,北海市举办2022年“文化北海”建设活动周,这是该市连续四年举办文化周活动。本次活动周期间,诸多文化名家到北海采风,北海多措并举塑造文化品牌,不仅让百姓乐享文化大餐,还促进了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根植沃土绽芳华,一缕书香润万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以文化建设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北海取得了良好成效。近年来,北海已引进海丝首港、高德古镇等17个重大文旅项目、总投资超千亿元,以及一批数字文化服务企业,培育了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3个。去年,该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达455亿元,占全区该项收入45%。
1 文化名家盛赞“文化北海”
每年“文化北海”建设活动周都邀请到众多文化名家参与,他们通过采风,对北海的文化建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北海的文化建设成效也得到了他们的肯定。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打文化牌,但是真正把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做得有模有样、有实绩有影响的并不是很多,北海是一个例外。”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委员、大连市文联原副巡视员古耜表示,北海老街的完好保护、月饼小镇的欣欣向荣、海丝首港的情境演出,“文化北海”建设各方面成果令人惊艳。
今年是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会长郭运德参加“文化北海”建设活动的第4个年头,他见证了此项活动从筹办到日趋成熟。“北海开埠很早,中西交汇,融通四方,城市文化底蕴深厚,市民素质较高。”郭运德说,举办“文化北海”建设活动,体现了北海市委、市政府的信心和决心,更彰显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到处逢人说吾乡。”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北海籍著名作家陈建功,8岁时告别北海,随父亲去北京生活,但北海一直是他内心牵挂的地方。他不仅在字里行间向大众分享北海的美好,也在日常交谈中向身边人推介家乡,给他们当“导游”“解说员”。北海连年举办“文化北海”建设活动周,陈建功作为嘉宾连年参与,邓友梅、陈祖芬、李陀、张雅文等许多著名作家、诗人也纷至沓来,其中不少是陈建功牵线搭桥。他们在北海和本土作家交流、创作,撞出了思想火花,不少作家还移居北海。
汇聚名家力量,厚植文化根基。今年活动周期间,北海首次聘请了陈建功、郭运德、文明、白描、欧凯明、董小庄6位文化名家为“文化北海”建设高级顾问。近年来,北海还通过举办“百名作家写北海”“百名画家画北海”和“百名达人游北海”等“百名”系列文化宣介活动,吸引一批大书画界名家到北海采风创作,成立了“文化名家北海驿站”,促进多方交流,打造北海文化对外交流的新窗口。
2 文化赋能文旅产业兴旺
“切实感受到了北海这几年的变化,在旅游方面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旅游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海丝首港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新浪广西高级编辑谭紫芳告诉记者,到达海丝首港景区的时候正是傍晚,落日、彩霞、港口、渔船、沙滩、古堡,组成了一幅浪漫的美景图。
“景区有全景交互式生活港的演绎,有600多位演员,近600条故事线,都是贯穿在海丝首港景区的街道、码头、商铺等空间中。” 海丝首港负责人田国华介绍,该项目总投资39亿元,以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合浦始发港为核心,让游客在这里身临其境地体验到2000多年前的丝路古港生活。
新增景点景区令人惊艳,老景点也更加绚丽。“十里海滩连成一线,比以前更漂亮了,旅游设施也更加完善了。”自驾车从云南来的游客张云说,每年都来北海,这次感觉变化特别大。据了解,近年来,北海高起点高水平改造升级银滩景区,投资158.66亿元建设21个银滩“6+N”项目,加快推动银滩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全市已建、在建、拟建五星级酒店项目共26个,总投资120亿元。未来3—5年,北海将成为国内五星级酒店最密集的滨海度假旅游城市之一。”北海市旅游文体局局长李才能介绍,近年来北海市坚持以项目为中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文旅产业及项目建设。引进海丝首港、高德古镇等总投资超千亿元的17个重大文旅项目,以及京东、天下秀等一批数字文化服务企业,培育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3个、文化“双创”示范企业3家。
2021年,北海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达455亿元,占全区该项收入的45%。文化产业已成为北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要的增长引擎。
3 群众文化生活“有滋有味”
11月3日晚8时许,北海民附学校“千人堂”华灯璀璨, 1200多名师生齐聚一堂。2022年“文化北海”建设活动周“名家进校园”活动在这里举行,陈建功以《年少恰可开胸臆》为题,和广大师生谈文学、谈人生。
“很激动,这么近距离聆听名家讲座,他的很多金句令人难忘。比如‘人生是一场有滋有味的旅行’‘所有经历都是一笔财富’。”高三学生陈丽雨同学表示,文学讲座不仅让她开阔了视野,也激发了她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记者了解到,本届活动周内容更丰富,汇集文学、书法、美术、戏剧、工艺美术、音乐等多个艺术门类20多项活动,大多数活动都在学校、社区、景点、图书馆等便于群众参与的地方举办,以普通老百姓为主角,让文化惠民,润泽万家。
为了让“文化北海”建设更好地惠及市民群众,近年来,北海市持续加大推进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力度,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今年以来,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文艺培训志愿服务活动共126场。2021年7月,由北海市牵头实施创建计划的北部湾图书馆联盟,被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北海市还将图书馆与旅游景区、博物馆、高铁站等合作,使公共阅读融入旅游,增强景区文化品位,让群众文化生活“有滋有味”。
活动风生水起,产业蓬勃发展。北海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开创新局面,哪个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北海在文化建设的政策保障和机制建设方面持续发力,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北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苏远信介绍,近年来,北海出台《文化北海建设方案》《北海市合浦汉墓群保护条例》《北海市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文化强市建设的政策措施,将历史文化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多元化融合。
与此同时,北海市还主动走出去,在国内外开展“遇见北海”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大力推介北海。(记者 蓝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