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宣传思想 -> 正文
自觉担负起培育时代新人的职责使命
广西日报  2019-12-30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这为高校在守正创新中推进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导。

  《纲要》为高校立好大学生的“德”提供了重要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德是第一位的。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大学生是思想活跃、知识水平总体较高的一个特殊群体,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对于提高我国公民的整体道德素质具有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立德”服务于“树人”,“树人”必先要“立德”,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落脚点在“德”。坚定不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抓住了人才培养问题的本质和核心,彰显了“德”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突出地位。脱离了“德”,树人的工作就会失去根基、失去灵魂、失去方向。《纲要》体现了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的高度统一,为高校怎么抓、抓什么提供了方法和路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遵循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规律,在传授知识、传播真理、培养技能的同时,更注重价值观塑造和品格养成,使大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不断提高,成长为堪当时代重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肩负着“育新人”的时代使命

  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和人格成型期,也是自我意识分化、价值观念定型的特殊时期,思想观念极其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生在高校生活,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就好比小麦的灌浆期。国家未来意识形态的方向,将受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深刻影响。如今,国内外思想文化和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在高校交流交融交锋,青年大学生已成为不同思想意识形态争夺的焦点和对象。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和培养时代新人的重大责任,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思想品德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纳入学业质量标准,持之以恒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良好的道德习惯、积极的道德实践,增强抵御腐化堕落思想侵蚀的能力,做到“修业”“修身”共进、“学品”“人品”兼具,积极引领社会道德新风尚。

  把握青年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着力点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高校作为德育的主阵地,能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帮助、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社会主义的大“德”,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也关系到大学生成长的根本问题。

  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高校要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发力点,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帮助青年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推动校园文化健康和谐发展。大学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学术活动、办学实践中形成的,是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社会交流、资政育人过程中逐渐积累和共同创造的,它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校园精神和价值观念为底蕴、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通过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建设氛围。同时,深入发掘地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铸牢各族青年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家国情怀。

  加强课堂思政和网络思政建设。改进教学环节,注重大学生高尚思想和优良品德的培养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充分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使《纲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特色,合理嵌入育人要素,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正确的理念、观念和思想传导给学生,满足青年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使课堂教学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涵养品行的过程。加强网络育人建设,加强正面宣传,加大管理力度,防止有害信息传播。充分利用学校官网、“两微”、易班等网络平台,优化内容供给,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遵纪守法、文明理性、拒绝沉迷,自觉维护良好网络秩序。

  强化道德实践养成。青年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高校要立足推进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不断完善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与公益劳动、创新创业课等课程,积极推进校内校外协同育人,加强校企联动、校地合作,加大实践类课程比重。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充分发挥礼仪礼节的教化作用,丰富实践育人活动载体,强化道德实践,促进青年大学生有效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品学兼修。

  (谢尚果 作者为广西民族大学校长)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