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直播广西 -> 正文
风华百年 壮美广西——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广西日报  2021-07-02

  风华百年 壮美广西

  ——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1921—2021,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一百年。

  回望百年,意味深长。

  ——1921年7月,上海市兴业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如平地惊雷,为苦难辉煌的奋斗史诗写下了光辉的起笔。

  从此,新生的中国共产党迎着朝阳出发,一路披荆斩棘,一路高歌猛进。

  ——1925年10月,梧州市东中路。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广西第一个党支部,真理的火炬,点燃了八桂大地革命的星星之火。

  从此,红色基因在八桂大地赓续,雷霆万钧,风云激荡,广西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大纛猎猎——

  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救国、兴国、富国、强国,奋斗百年路,初心映华夏,辉煌成就彪炳史册。

  巍巍神州,八桂大地,沧桑巨变——

  祖国南疆如江河入海,奔腾汇入百年历史变迁的洪流,用一幅幅繁荣发展的壮美图景,交出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了来时的路。

  回望百年激荡风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社会进步史上写下了壮丽篇章。”

  建党百年,回望历史,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各族人民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建党百年,回望历史,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因为有党的坚强领导,广西才能和全国一样,实现“千年铁树开了花,万年苦树搬了家,各族人民当了家”。

  建党百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我们重整行装再出发,步履铿锵,豪情满怀,持续深入贯彻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工作方针,牢牢把握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总目标,奋力建设繁荣富裕、开放创新、团结和谐、美丽幸福的壮美广西,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广西篇章不懈奋斗,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贡献广西力量。

  百年风雷写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广西,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是我们党开展革命活动和建立地方组织较早的地区,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树立了一座座信仰信念的精神丰碑。

  在血雨腥风的革命岁月,广西各级党组织带领人民群众,以救国救民的历史担当投身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事业。从周恩来同志直接指导建立广西第一个党支部,到邓小平同志等革命前辈领导发动百色起义、龙州起义;从抗日战争组织各类救亡团体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斗争,到发动武装起义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广西,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广西各族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奋勇前进。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广西各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宣告成立,八桂大地由此开启了繁荣发展新篇章。

  广西的每一步发展、每一个阶段,都凝聚着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在不同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光辉的足迹,为广西发展倾注大量的心血。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广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发挥区位优势建设西南出海大通道,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平台作用扩大开放合作,大力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极大促进了广西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五个扎实”新要求、“四个新”总要求和四个方面重要工作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三五”规划胜利完成,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富民兴桂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八桂大地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历史,在一代代人接续奋斗中前行。在不懈奋斗的新征程中,全区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项工作中涌现出许多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他们当中,既有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护佑生命的医生护士、人民警察,也有在科技教育领域刻苦钻研、辛勤付出的科技工作者、人民教师,还有长期在平凡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机关干部、企业员工;既有以身作则带领党员干部创先争优、勇创佳绩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也有扎根农村、倾情帮扶的驻村干部;既有带领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担当实干,推动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的机关党组织,也有带领职工创新管理、提质增效,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他们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责任担当、忘我的奉献精神,在建设壮美广西伟大实践中履职尽责、贡献力量,生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优秀政治品格。

  从筚路蓝缕、百废待兴,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再到开拓创新、开放发展,广西的百年发展史,就是一部党领导各族人民群众闯关夺隘、锐意前行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党带领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革开放的创业史,就是一部党和人民群众心连心为更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的发展史。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

  百年征程启示我们,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政治自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仲夏时节,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带领自治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走进中国共产党广西地方组织的策源地梧州,寻访广西百年来的红色印迹,感受革命之火在广西从弱小到燎原的斗争历史,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伟大历程的广西华章,汲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精神力量。

  中共梧州地委·广西特委旧址陈列馆、周恩来同志当年在梧州开展革命工作下榻过的大同酒店旧址、中共广西特委旧址……珍贵的文物、翔实的史料、生动的图片,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只有始终坚守初心使命,才能拥有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才能战胜各种困难挑战,不断取得新的辉煌成就;

  只有始终坚持心系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紧密团结人民群众,各项工作才能不断开创新局面,富民兴桂事业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回望过往奋斗路,眺望前方奋进路,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继往开来的结果。

  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广西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才能不断开创新局面。

  正是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区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奋斗,我们才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推动全区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山高何所惧,梦好起宏图。

  今日之广西,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民心思进,各族人民“不管风和雨,跟党走到底”。

  创造广西新奇迹

  “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的发展,关键在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高屋建瓴。

  回望广西改革发展历史,有许多重要节点值得大书。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一穷二白”,1958年1月毛泽东同志出席南宁会议时曾形象地说,“南宁只有两根半烟囱,一根是发电厂的,一根是砖瓦厂的,还有半根是明园饭店锅炉房的。”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历届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砥砺奋进,齐心协力搞建设,经过数十年接续奋斗,八桂大地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振兴、从偏远闭塞走向开放前沿、从告别绝对贫困走向全面小康,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望历史,广西不甘落后——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广西省委、政府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创业,建成黎湛铁路、黔桂铁路、贵县糖厂等一批重大项目,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极大改变了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面貌。

  1958年,党中央决策在柳州规划建设新工业区,为柳州播下了现代工业的种子。弹指一挥间,柳钢、柳工、上汽通用五菱等全国工业500强企业,已成为柳州乃至广西各行业的龙头企业。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来自上海等地的工程技术人员汇集柳州,倾力建设十大工业项目,广西逐步形成以汽车、冶金、机械为支柱,以化工、制糖、造纸、制药、建材、日化等为主要产业的现代工业体系。

  “平果铝要搞!”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话掷地有声,壮乡欢腾,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在百色革命老区破土动工。这个当时中国投资最多、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有色金属项目,成为带动老区经济发展的龙头,泽被千万壮乡人民。

  回望历史,广西迎难而上——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攻克一个又一个发展难关,加快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一大批新兴工业基地在广西迅速崛起。以铝产业为主的百色铝工业基地,以电子产业为主的北海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以石化产业为主的钦州绿色石化产业基地等,进一步壮大了广西工业经济规模。目前,广西已经打造了10个千亿元级产业,食品、冶金、汽车3个产业年产值均已突破2000亿元。

  回望历史,数据彰显广西发展“加速度”——

  1958年自治区成立时,地区生产总值仅24.5亿元,到1978年增长为75.8亿元。改革开放春风拂来,广西张开双臂拥抱世界,地区生产总值在1998年达到1911亿元。

  进入新世纪,广西发展驶入快车道,地区生产总值于2011年首次突破1万亿元,2017年又翻番突破2万亿元,是60年前的800多倍。

  “十三五”时期,广西在攻坚克难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1%,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为“十四五”良好开局和开启新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时强调,广西要“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这为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发展的主题,也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前提和基础。”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产业的振兴,就没有广西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广西的现代化。为此科学决策:“坚定不移抓好发展第一要务,以奋起直追、敢冲善拼的劲头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全面提质,努力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走在前列。”

  站在历史交汇点,面对发展新机遇,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带领全区各族人民谋划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新蓝图——

  加快发展是首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以“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的奋斗姿态,以工业增产为关键,以三产提质提速、农业稳产增收、稳外贸稳外资为重要支撑,充分挖掘增长潜力,迎难而上跑出发展“加速度”,确保实现“两个高于”目标,为加快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转型升级是关键。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打好产业振兴攻坚战,深入实施工业强桂战略,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做优传统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强特色产业,深入实施“三企入桂项目落实、行企助力转型升级”行动,持续扩大产业投资,不断壮大“工业树”、繁茂“产业林”,加快建设西部制造强区。

  全面提质是根本。坚守为民初心,在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加快建设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人民收入水平,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不断促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逐浪高

  道路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56个民族,我们能照谁的模式办?谁又能指手画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

  百年征程启示未来,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

  党中央始终深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广西发展,在开放发展中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

  71年前,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西南地区有了最便捷的出海港口——北海港;

  14年前,钦州港、北海港、防城港“三港合一”,北部湾港应运而生,成为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发展的前沿。

  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背靠大西南、毗邻粤港澳、通衢东南亚——作为海上丝路重要枢纽的广西,在发展征程上奋力追赶,努力将独特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

  如今,这个已跻身中国沿海港口前10名的国际枢纽海港,正作为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主力军,张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风帆,破浪前行。

  以开放促开发,是广西走上繁荣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是富民兴桂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要法宝。

  2004年,广西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广西一跃成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最前沿,从此步入大开放引领大发展的快车道。沿着东博会一年一办的时间轴,我们清晰看到——

  从北部湾经济区到珠江—西江经济带,从左右江革命老区到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广西逐步实现国家战略全覆盖。

  从开创中马“两国双园”,到获批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打造中国—东盟信息港,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成立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广西拥有越来越多令人羡慕的开放平台和渠道。

  广西,打开大门办大事促发展,“朋友圈”不断扩容。

  ——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入推进扩能优服、大能力运输通道建设、通道物流提升、通道产业融合发展四大行动,加快建设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和国际枢纽海港。

  ——高效对接拓展国内市场,深入实施质量强桂和品牌强桂战略,提高广西产品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和竞争力。

  ——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国内市场和东盟市场循环大通道,加快构建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

  ——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推进长江经济带沿江省份在北部湾经济区共建经济园区、出口加工基地,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精准对接。

  ——高标准建设重大开放合作平台,加快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打造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升级版,加快建成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推动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

  “广西是富有创新传统的热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赞许。

  早在革命战争时期,邓小平同志到广西领导革命工作后,创造性地开展党组织建设,采取边建立、边调整、边发展、边巩固等做法,大力吸收工人、雇农中的优秀分子入党,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党组织空前发展壮大。

  1960年,自治区党委大胆创新思路举措,制定工资待遇不变、技术工种提级、家属随迁、住房保障等优惠政策,成功从上海引进一批企业和技术人才来桂发展,为广西工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各级党组织取得了一大批改革创新成果。1980年,宜山县三岔公社合寨大队村民勇敢打破循例,通过村民选举产生了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率先实行村民自治,开创了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先河。

  广西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发展商品经济到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局部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

  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广西国资委系统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由2015年的2万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3.98万亿元,6户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广西投资集团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首家进入世界500强的地方国有企业。先后出台着力发展壮大民营经济55条措施、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32项措施等,民营经济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

  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

  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政府服务效能全面提升,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企业开办、财产登记、纳税、跨境贸易、获得电力、生态环境质量等多项营商环境指标进入全国前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经验向全国推广。

  改革带来了创新动力——

  着力推进科研机构、科技项目管理、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等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截至2020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2800多家,是2015年的5.2倍。

  改革完善了民生保障——

  健全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强化产业、金融、投资、教育、医疗等政策支持就业创业,着力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统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广西推出为期三年的第一批改革集成试点,涵盖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园区建设、沿边开发开放、基层社会治理、干部担当作为等六大领域21个集成试点。如今,广西第一批改革集成试点分类实施、次第花开,优化整合了一批政策措施,有效破解了一批发展难题,壮美广西建设渐入佳境。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今日之广西,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对外开放合作深化拓展,正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融入全国、走向东盟、拥抱世界。

  ——今日之广西,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优势独特、潜力巨大,肩负重大使命。

  进入新发展阶段,全区上下正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持续推进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创新再提速、开放再扩大、干部勇担当,大胆闯、大胆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强化开放引领,突出创新驱动,加快绿色发展,高水平推进“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打造面向东盟更好服务“一带一路”的开放合作高地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生态文明耀南疆

  漓江,是桂林山水的名片。百里漓江,百里画廊,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漓江视察,对包括漓江在内的桂林山水生态称赞有加。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漓江生态保护,强调“漓江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自然遗产,我们要很好地呵护它。”“全中国、全世界就这么个宝贝,千万不要破坏。”

  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深刻精辟的论述深入人心,也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嘱托,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以守护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己任,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金不换”是先天优势,更是群策群力的后天努力。1952年,一批年轻的共产党员来到刚建起的高峰林场时,到处都是荒山野岭。他们用火红青春奏响奉献赞歌,为荒山披上了绿装。

  为使“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的美景变成现实,广西始终坚持不懈大种树,出台并落实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定不移推动植树造林工作,森林覆盖率从1950年的16.04%增长到如今的62.5%,实现了14个设区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全覆盖。

  “绿色”接力棒,届届有传承。自治区党委、政府2005年作出建设生态广西的决策部署,2010年启动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2013年启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2015年就发展生态经济作出专门部署,2017年全面实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2290亿元,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区上下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绿色发展成果丰硕——

  红树林郁郁葱葱,白鹭翩翩起舞。经多年生态修复,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草床面积增长了近一倍;2008年至今,保护区鸟类记录从原先的187种上升到目前的283种,为我国的西南海上边界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绿色生态屏障。

  “广西蓝”频频刷屏,好天气宜居宜业。为进一步巩固生态优势,广西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突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领域,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18年至2020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三年达标并完成国家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任务,2020年全区14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实现全部达标。西江流域成为全国首个建成水污染防治联动协作机制的大流域。2020年,广西52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水质优良率全国排名第一。

  “金名片”收获绿色福利,优质生态环境正成为广西经济新的增长点。广西“长寿牌”“富硒牌”等有机农产品远销国内外,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渐入佳境,林下经济种植面积约占全区森林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全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年总价值约占全国总额的十分之一。

  目前,“生态立市”“生态立县”已成为广西多地的绿色发展目标。

  绿色征途,永不止步。出征鼓点,再次敲响。今日中国,今日广西,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越是困难挑战加大,越要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越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推动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广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历史责任。进入新发展阶段,全区上下正深入推进美丽广西建设和生态文明强区建设,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让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处处生机盎然,一幅更为瑰丽的生态新画卷正展现在人们面前。

  初心写满红土地

  天地之大,黎元为本。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从党的七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不改、历久弥坚。

  1949年12月11日,广西全境解放,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但当时的广西积贫积弱,各民族发展不平衡,直到1978年,全区贫困人口仍有2100万人。

  “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今年5月夏始,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

  21世纪初,为解决部分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等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结合实施富民兴桂战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组织开展边境地区、东巴凤、沿海三市、大石山区、桂西五县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极大改善了交通、供电、人畜饮水、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壮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动员全区上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深入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壮乡各族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发展为了人民——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广西1984年就成立了领导扶贫工作的专门机构,早期主要以解决温饱为主,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作重心转变到补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短板上。

  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思路,举全区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63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其中易地搬迁安置71万人。

  发展依靠人民——

  广西石山地区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41%,住房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一直是导致农民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广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和担当勇啃“硬骨头”,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面完成71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和26万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同时,打好后续扶持、就业创业等“配合战”,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区安排8000个单位、5000名第一书记、3.5万名工作队员包村,46.9万名帮扶干部包户,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全覆盖。以“七一勋章”获得者黄文秀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根据贫困对象致贫原因、贫困类型、帮扶需求,精准实施扶持生产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等“八个一批”,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富民、金融扶贫等脱贫攻坚“十大行动”。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广西始终牢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深入贯彻人民至上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等方面民生实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回首来时路,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人民至上是发展抉择的根本前提。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决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做好疫情防控,慎终如始、全力以赴,筑牢阻击疫情的防线。

  回首来时路,我们更加坚定地相信,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科技战线上,至诚报国的黄大年;脱贫攻坚战场上,用生命诠释初心使命的黄文秀;抗击疫情第一线,全力护佑患者而自己永远倒下的抗疫英雄梁小霞;漫长边境线上,坚守哨所数十载的爱国戍边模范陆兰军……多年以来,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接续奋斗、砥砺前行、默默奉献,仅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区就有176位同志献出了宝贵生命。

  “‘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殷切嘱托。

  进入新发展阶段,全区上下始终坚持“担当为要、实干为本、发展为重、奋斗为荣”理念,保持敢闯精神、创新劲头、实干作风,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提升乡村“形、实、魂”,加快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具有桂风壮韵的社会主义新乡村,不断促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守望相助结同心

  回望百年征程,从“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国共产党人以不断创新的理论、扎实的探索,指引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越走越宽广。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民族政策,如同阳光普照,温暖着八桂大地。

  作为全国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广西“堪称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多年来,广西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又像山川偎依着河流,河流汇聚成大海,在八桂大地水乳交融。

  自治区成立6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各民族人民携手并进,全力夯实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八桂大地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环江,聚居着6.45万毛南族群众,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也曾是广西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对深深渴望摆脱贫困、丰衣足食的毛南族群众来说,翻越“绝对贫困”的大山,祖祖辈辈期盼了几百年。

  毛南族的脱贫攻坚战从基础设施开始,在中央和自治区支持下,当地全面推进道路、电网、通信、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助增收、拔穷根。

  有一组数字印证了毛南族的脱贫成绩:易地搬迁,近2万名村民搬出大山;贫困群众特色产业覆盖率达100%;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3570.9元增加到2019年的11756.7元。2020年5月,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当地毛南族群众代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信中洋溢着喜悦和振奋。

  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摆脱贫困,千年梦想。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彰显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彰显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无比温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广西各族群众与全国人民一起,向着共同的目标又迈出了一大步。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在广西,由两个民族或多个民族组成的家庭超过130万个。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金鸡屯,70多户人家分属壮、汉、仫佬、苗、侗等不同民族。多民族聚居,如何相处?当地同胞说:“住在一个屯,就是一家人。”

  柳州市鱼峰区大龙潭社区,生活着壮、汉、苗、瑶、回、满等14个民族的居民。每逢节假日,大龙潭社区就举办各种联谊活动,百家宴是大家最喜欢的聚会方式。油茶、糍粑、五色糯米饭……人们拿出本民族特色美食,坐在一起聊天唱歌。社区居民说:“在一碗碗油茶、一把把五色糯米饭、一条条酸鱼中,邻里感情和民族友谊不断增进。”

  经济快速发展,民生不断改善,文化持续繁荣,不仅使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文化基础更加稳固,也使广西各族群众在历史的纵向比较和国际的横向对比中,进一步增强了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更好履行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保障边疆安宁的重大政治使命,坚决守住发展安全底线,坚决守好祖国“南大门”。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正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引领各族人民团结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百年风云激荡,一路凯歌嘹亮。

  昨天,广西发展的沧桑巨变,闪耀着一代又一代壮乡儿女的胆略、智慧与担当,印证了建党百年来的伟大成就。

  今天,23.76万平方公里的八桂大地上,5700万壮乡儿女赤子之心未改,不懈奋斗,永远奋斗。

  2021年4月,在我们党成立100周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广西视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广西发展全方位确标定向、擘画蓝图。

  嘱托,声声入耳;关切,念念于心;前路,豁然开朗。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奋进,解放思想、担当实干,凝心聚力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来源:广西日报 记者:陈贻泽 王春楠 龚文颖)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