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直播广西 -> 正文
新政明确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在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南国早报  2021-07-28

  关注注“双减”政策

  新政明确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在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一些家长决定调整计划

  把更多闲暇时间还给孩子

孩子们利用假期进行课外实践。受访者供图

  假期,本是孩子休息放松,发展兴趣爱好的时间,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一些家长想方设法给孩子排课补习。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假期不用再为学科补习让路,学生和家长会如何规划安排假期生活?在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的未来,学校、机构、家庭多方面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更好的全面发展呢?记者进行了采访。

  现状

  孩子假期报班充电,学科为主兴趣为辅

  每逢假期,孩子的去处便成了家长热议的话题。由于暑假时间较长,不少家长都会考虑在假期给孩子报班充电,有的是进行学科类补习,有的是上兴趣班培养特长。“这个假期给孩子报了游泳、绘画、英语、作文4个培训班,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家长刘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孩子在上小学,放假了报班,是希望孩子不要荒度假期,无所事事。

  家长张女士也给孩子做了一份满满当当的假期安排表。在7月份的安排中,孩子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进行学科补习,晚上则接受相应的兴趣爱好培训,如游泳、打羽毛球、弹钢琴等。8月份,张女士打算安排孩子外出旅游。“孩子认真学习了一个月,应当给予奖励,带她外出旅游休息一下。”不过,张女士表示,无论如何设计暑假安排,学科补习都是摆在首位的。

  记者采访发现,大多数家长在给孩子安排暑假培训课程时,都会以学科补习为主。当学科补习时间排完了,再做别的计划。本报曾对有关“校外培训班”的内容做过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校外培训项目的选择,不同学段呈现不同特点。学生在小学一到三年级报培训班以兴趣爱好为主;上到小学四年级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类明显增加,在学科类辅导班中,英语培训颇受学生重视;到了初中,则绝大多数兴趣班都给学科补习让路。

  学生

  兴趣爱好经常会被迫为学科补习“让路”

  假期里报这么多培训班,是孩子自愿的还是家长要求的呢?从上述调查来看,约76%的学生表示是自愿参加,约22%的学生表示没太多想法,听家长的。不过,当兴趣爱好与学科补习冲突时,不少孩子都表示兴趣爱好会“被迫让路”。

  小雨开学就要升入小学六年级了,她很想在暑假去学舞蹈,但妈妈说,考虑到小雨明年就要小升初了,学业压力比较大,这个暑假可能会以学科补习为主。“我不是很情愿,闹了情绪,但我妈说先搞好学习,跳舞以后也可以学。”一句话就把小雨想发展兴趣爱好的心思给压回去了。

  家长也有自己的苦恼。一些家长表示,在小学阶段,孩子还是有不少时间能发展兴趣爱好的,但到了初中,学习任务紧课业压力较大,孩子只能把兴趣特长放一边。而进入高中,孩子的兴趣爱好虽然在学校的社团活动中能有所锻炼,但对于提升自身素质教育远远不够。

  家长

  将调整计划,让孩子学得用心玩得开心

  在近日出台的“双减”政策中,明确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政策还对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提出了要求,希望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对此,家长们纷纷表示,今后假期的计划或许会有所调整。

  家长罗女士表示,在“双减”政策未出台之前,自己给孩子安排的校外课程,学科类都排在周末,周一到周五的时间,则以体育锻炼和艺术类课程为主。如今,她计划把孩子的学科类培训课程都安排到周一至周五,周末则以兴趣类培训课程为主。“其实,调整起来也很灵活,按照政策的要求来做,孩子也没有那么累,可以愉快地过周末了。”罗女士说。

  “这下我们就有时间去逛逛图书馆、博物馆了!”家长朱先生为“双减”政策的推出点赞。他告诉记者,每逢假期,他都很想带孩子外出旅游放松一下,尤其是去一些文博类场馆,在游览中增长见识。可是,孩子的妈妈硬要给孩子在假期安排了学科类培训课,孩子和他都很无奈。现在,随着“双减”政策出台,孩子的妈妈也觉得应该作出调整,现在家里一致讨论通过:以后工作日孩子要学得用心,假期要玩得开心。“不少文化场馆都会在假期安排一些公益课程,让孩子从学科类培训中抽身,参与到这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举双手赞成。”

  观点

  避免短视应试化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在本次“双减”政策中,总体要求的指导思想中还提到“要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对于该政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钟秉林认为,落实“双减”政策,针对现实问题,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就是为了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等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避免短视化、应试化的教育,将闲暇时间还给学生,鼓励兴趣和特长发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南宁有十多年经验的教育业内人士梁老师也持同样的观点。她认为,此次“双减”政策,对学科类校外培训划出多条红线,从中传递出一个信号,未来素质教育才是培养人才的重点方向。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希望通过此次政策,能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之外,有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真正快乐成长。“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不少美育、体育、劳动方面的相关教育政策,足见国家的重视。”不过,梁老师认为,从应试教育往素质教育转变,可能还需要校内教育、校外教育和家庭教育多方同步配合。如何合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让校外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而家长观念的转变、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的完善也很关键。

  徐女士从事美术教育多年,近年来,她曾以校外培训机构老师的身份,到小学校园举办公益活动,为孩子进行绘画主题相关的教学。在她看来,机构与学校合作,能将优质教育资源与学校共享,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校内外资源共享,例如让编程、跆拳道、绘画等校外教学资源进校,以走班制的方式,让学生们自愿了解和接触更多知识,在长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兴趣爱好。”(来源:南国早报 记者:黄婧 刘豫)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