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17广西获表彰先进 -> 要闻速递 -> 正文
南宁:文明城市共建共享 人人担当共唱主角
广西文明网  2017-11-27

    文明城市共建共享 人人担当共唱主角 

  11月17日,南宁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的喜讯传来。在这块荣誉牌匾的背后,离不开每一位市民的努力,是他们用点滴善举、用城市主人翁精神、用无私奉献为南宁创建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南宁为何四度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殊荣?记者走进市民当中,从他们的点滴故事探寻南宁获得殊荣的“密钥”。

  ●倡导好家风 “小家庭”汇聚“大风尚” 

  “做人要诚实,学习、工作要勤奋,生活要俭朴。”这是新竹社区居民邓以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邓家几代传承的家风家训。邓以熏一直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并且慷慨无私、乐于助人,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这句话,他也希望这条家风家训能够持续影响并指引邓家的后辈,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和精神动力。

  “家风建设可不是喊口号,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要从生活实际出发,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成员,一以贯之地变成家庭成员的自觉行动和处事原则。”对于家风建设,邓以熏颇有心得。

  铁杵磨针、亲尝汤药、岳母刺字……一面壁画就是一个传统美德故事。走在西乡塘区忠良村的村巷,随处可见类似的传统美德小故事宣传墙。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这里的每家每户门口都会挂上一块家训格言牌,牌上镌刻着这户人家的家训格言,让家庭成员时刻牢记。

  “人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感到幸福。”村民梁安芝的家训是“幸福源于爱”。对于这句家训,梁安芝深有体会,“对长辈的爱是一种孝顺,对晚辈的爱是一种关怀,对客人的爱则是一种责任。生活在一个和谐、充满爱的家庭里,怎么会感到不幸福?”梁安芝说,尊敬长辈、爱护晚辈一直都是家里的传统,现在把家训挂在门口,就是要让子孙把这个好家风传承下去。

  目前,美丽南方核心景区忠良村三队80多户人家均已挂上自己的家训牌,活动范围还将扩大到其他生产队,让忠良村家家户户都倡导好家风、好家训,从而营造和谐村风。

  近年来,南宁市以“小家庭”汇聚“大风尚”,引领家风传承,积极引导全社会增进“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共识。不但举办“星级文明户”评选,还开展“好家风好家训进社区进校园”“扬清廉家风·建幸福家庭”系列活动、举办“邻里缘·守望情”主题摄影大赛等,倡导良好家风好家教,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今年5月建成的南宁家风馆,重点展示名人家训、最美家风、百姓家语、和谐家风、漫画家风和国学堂等内容,成为“文明家庭”教育新阵地。

  ●身边好人 一个好人就是一个榜样 

  南宁市第二中学数学教师徐华,其人格魅力和工作态度深深感染着每一名学生:谦虚慎独的人格感染,磨砺自我;细致入微的关怀备至,大爱无声。

  徐华的教育理念是“学会感动、学会尊重、学会奉献、学会学习、学会期待”。他坚信,人人都会成功。他努力与学生平等相处,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与反思型的教师,在众多教研活动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并积极发挥个人和学校的辐射作用,使广西众多学校成为南宁二中教科研联合体合作学校,这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均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突破。

  徐华的学生在班级所出的文集《尺素寸心》中留下这样的文字:“徐华老师这个人就像一本书,需要慢慢去品,徐老师确实承受得起‘教育’二字。他或许是深沉的,或许是生气的,或许是顽皮的,这样的他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慈父。他用他深入的研读,来引导我们的学习,就好像刚刚发现了一个宝藏一样。他用一周六天不回家的代价来陪着我们(学生内宿)……”

  面对“年复一年做班主任,不觉得辛苦吗”的疑问,徐华回答道:“辛苦是免不了的,教育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为了尽可能少一分遗憾,我甘愿辛苦一点。”

  爱心送考、拾金不昧、文明行车……南宁公交公司凤岭车队驾驶员林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赢得了乘客的赞许,给同行树立了好榜样。因为从事公交车司机这份工作,逢年过节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林全已经记不清最近一次陪妻子和女儿逛街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行车路上遇到斑马线,停车礼让行人,早已成为我们公交司机的好习惯。”林全说。在我市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之前,他行车途经学校、医院、农贸市场等地方附近的斑马线前,早已经习惯提前减速,礼让行人。

  “平日在建政路、长湖路等路段上经常能遇到放学后排队过马路的小学生,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后,每一次在斑马线前停车礼让,孩子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为我点赞,心里觉得特别温暖。”林全说。

  一个好人,就是一个榜样;一个榜样,就是一股教人向善的正能量。在我们身边,从不缺少这样的好人,也从不缺少榜样的力量。发现、宣传、学习那些生活工作在我们身边的好榜样,让身边好人影响身边人,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市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民生建设 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 

  今年以来,在微信朋友圈、微博里,“南宁蓝”屡屡刷屏,不少市民和外地游客争晒绿城美景,为南宁的好山、好水、好天气点赞。“南宁蓝”的炼成绝非一日之功,靠的是市委、市政府长期的综合施策,得益于一直以来全市各界共同努力,通过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合力治污,共同炼就“南宁蓝”。

  我市以PM10治理为重点,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优化,开展扬尘治理、燃煤锅炉整治、机动车尾气整治、餐饮油烟整治等一系列措施,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同时,印发实施了《南宁市区2017年PM10污染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建立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通过实时关注空气质量情况,及时发布预警防控,充分调动各城区、开发区及各有关职能部门力量,联动遏制污染上升。

  2017年4月29日、5月27日—29日及7月30日—31日,监测数据显示空气质量不佳,已符合预警启动条件。为控制空气质量不往轻度污染发展,我市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发布预警信息,要求各城区、开发区立即协调、督促开展辖区扬尘污染管控工作,加大洒水频次,重点区域派出雾炮车辅助降尘。同时城乡建委、城管局、公安交警支队等相关部门加大巡查督查力度,确保各项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空气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近年来,随着我市公共厕所建设的脚步加快,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2017年南宁市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的市政惠民工程明确新建10座、改建23座公厕,让“小公厕”解决“大问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市民提供便利生活环境。

  在东葛思贤路口的“花草”公厕,花草爬满公厕外立面,绿油油的植物长势喜人。家住新民路的冯女士告诉记者,以前总觉得公厕是一个又脏又臭的地方,现在种上了绿植,不仅改善了环境,还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无障碍设施人性化、厕所内干净整洁、垃圾清理及时无异味……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仅仅是公厕外立面环境提升了,里面的设施也得到升级。根据南宁市城市管理“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至2020年,南宁市投入7500万元,在市区逐年开展公厕建设,满足市民需求。

  南宁市把创城工作与“大行动”并行开展,整合力量共同实施市容整洁、交通畅通、文明程度、空气治理、管理水平五大提升工程,着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网格化、常态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志愿服务 汇聚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 

  今年,南宁的街头出现了一群“搬搬侠”——志愿服务队,他们把停放在商场边、路口、绿化带、盲道上的共享单车搬到了人行道旁边的非机动车停放处。

  在“公共自行车守护侠”地面宣传活动——“共享单车 共享文明”公益骑行志愿服务活动当天,明秀东路小分队的37位“搬搬侠”聚集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门口,他们是来自附近社区的小学生和家长。“搬搬侠”们身着红色上衣,两人一组合力将共享单车搬到指定停放线内。原本乱停乱放的车子被整齐地摆放在白线区域内,拥挤的人行道立即变得宽敞起来。

  自从加入了“搬搬侠”志愿服务队,梁雄娟便与其他志愿者一样,见到随意停放的共享单车便将其搬到指定停放的位置。志愿者梁毅告诉记者,让共享单车归位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举手之劳,这个细节彰显了城市文明,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搬搬侠”,让每一辆共享单车都能有序停放。

  如今,“搬搬侠”的队伍仍在不断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力扩展到全市各个角落,“全市有注册志愿者50万人”是对南宁打造志愿之城的最好佐证,他们在小区里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在国际赛事和会议上笑迎八方宾客、在斑马线前劝导文明出行……

  今年6月和11月的两场礼让斑马线直播,再次将南宁变成“网红”,其实,对于南宁人而言,礼让斑马线早已不是新鲜事。

  减速并左右观察、停车让行、缓速通过……在经过斑马线时,南宁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5路公交车司机朱英能熟练地完成这些动作。对于每天上班前都要强调的礼让要求,朱英如数家珍:“做到‘三必须’:在距离斑马线30米处时必须减速,有行人必须让行,通过斑马线时速度必须低于每小时15公里,我们这趟车全程要经过40条斑马线,行人多的路口有西园大转盘路口、朝阳广场路口……”

  礼让斑马线活动的开展,让文明出行蔚然成风。今年南宁市将礼让斑马线活动升级为“五个礼让”,汇聚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

  ●能帮就帮 打造和睦社区大家庭 

  在青秀区南阳镇二田村上田坡村民施光权、黎海英的家门口,记者看到,旧的十星级文明户牌匾还在,新的十星级文明户牌匾又挂上了。夫妇俩平时喜欢帮人,爱管“闲事”,用黎海英的话说,就是“帮了邻居们一些‘小忙’”。

  黎海英的“小忙”对需要帮助的人来说却是雪中送炭。曾经的贫困户刘文柚身有残疾,妻子患病,两个孩子还在读书,看不到生活希望的刘文柚还常沉迷于打麻将,困难情况可想而知。黎海英了解情况后,除了平时为他们送去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还帮助刘文柚戒掉了爱打麻将的陋习,鼓励他去百香果基地工作。有了稳定收入后,刘文柚一家已顺利脱贫。

  当被问到为何要去管这些“闲事”时,黎海英笑答:“就是不想看到邻里们因为一些小事情就闹。我能帮就帮,尽量帮大家化解矛盾,看到大家能开开心心地把日子过好就行。”

  大学东路的鸿基水泥宿舍区是个老社区,大多数居民都彼此认识。王大哥祖孙四代都生活在这里,“虽然这里的硬件条件比不上新社区,但社区居民和谐相处、其乐融融。”原来,社区里有一个由四五名退休居民自发组成的互助小组,他们每天聚在一起,为腿脚不方便的老人买菜、择菜。这样的行为已经持续了一年多,老社区里的人情味让人倍感温情。

  每个社区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邻里之间和谐友爱是小区里最需要的。小区就像一个大家庭,只有每一名成员都做到文明、和谐、诚信、友善,这个大家庭才会美满。”居民陈阿姨说。

  ●诚信建设 弘扬诚实待人传统美德 

  今年7月1日,会展·航洋城在商城实行食品、企业集中公示制度,引导消费者“寻找笑脸就餐”。牌匾上的笑脸分为优良、良好、一般三个等级,消费者可根据笑脸等级选择就餐的店面。

  商城内一家名为“探鱼”的餐饮店门口上,贴着“寻找笑脸就餐”的标识牌。为了做好诚信经营,让顾客满意,这家店对顾客作出3个承诺——顾客有不满意可以退货、换货;顾客对消费的食品有不满意的,可提出建议,还可享受8折优惠;顾客所点的食品在18分钟之内没有上菜的,可以免费享用所点的食品。

  在这里,诚信经营已成为商家们的核心理念。商家不仅微笑服务,也对消费者作出承诺,并接受社会及相关行政部门的监督。

  此外,航洋城推行标准化厨房建设,保证广大消费者的饮食安全。记者在一家餐饮店厨房看到,这里分工明确,卫生、食品储存均有明确的要求。所有进入厨房的工作人员统一着装,厨房用具存放在固定、卫生的地方。在厨房的墙上还写着提醒厨房工作人员认真工作的标语:“工具不回家,我就不回家。”

   

  在菜市场,同样也能见到诚信经营的身影。在五里亭农贸市场,“遵章守法,诚信公平”等宣传标语赫然醒目。五里亭农贸市场经营户林敬德指着诚信宣传标语说:“以前偶尔会钻空子,现在每天看着这些标语,也会自觉诚信经营,守规矩。”他明白,诚信经营不光是嘴上说说,更要用行动体现,“保证货品安全,不短斤少两,诚实待人,这也是做好生意的秘诀”。五里亭的老顾客陆先生说:“现在这里的产品都经过卫生安全检测后才能售卖,我很放心。”

  近年来,我市还注重运用法治解决失信、诽谤等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坚守社会公平正义和个人诚信友善的底线 。如推进“诚信南宁”建设,出台系列联合惩戒办法,制定实施信用“红黑榜”发布制度,在机场、火车站等重要场所以及媒体公布“老赖”名单,启迪人们坚守价值底线。

  ●共建共享 人人都是创城主力军 

  在青秀区纬武社区的凤城工会爱心驿站里,偌大的驿站宽敞明亮,设施齐全,桌椅、饮水机、冰箱、微波炉、电视机、空调、风扇等配套应有尽有。在角落的书柜里,还整齐摆放着几排书籍,供前来休憩的劳动者阅读。旁边的柜子里,雨衣、手套、口罩、药箱等物品也相当完善。

  正值中午时分,几名环卫工人忙完手头的工作来到驿站内开始热饭热汤,一时饭香扑鼻。负责驿站日常维护工作的工作人员陈东雪告诉记者,这个驿站有20多平方米,特别受欢迎,不仅是环卫工人,就连快递员、司机等群体也时常光顾。早上晨练的居民偶尔也会进来倒热水拉家常。“有时累了,大伙就坐在屋里看看电视、聊聊天,既能休憩又能增进感情。这里就像一个家。”环卫工人雷大姐笑说。

  驿站里的每个细节,都让人感到特别暖心。心愿墙上的小卡片,字里行间透露着劳动者们朴素的愿望。“希望有一天带儿子去动物园玩”“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因为有了爱心驿站,我每天都能喝上热羹汤”……这些朴素的愿望,是劳动者们对美好生活的感恩和憧憬。

  文明创建的过程,实质是一项项“民生套餐”的相继落实。为了打造可持续、适宜居住、绿色生态、集约高效的城市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体系,南宁地铁、BRT快速公交等一系列公共交通设施投入使用。为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市持之以恒地推进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深入组织开展“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通过网格化管理将民生事务一“网”打尽,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百姓大舞台”民歌湖周周演、“戏曲进校园”等文化惠民活动,延续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文化品牌,提升了壮乡首府城市文化影响力。针对社区空巢老人的实际困难,我市投入2700万元建设城市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一批新建中小学校正加快建设,县区中小学校改扩建项目也正抓紧推进。

  从硬件建设到公共设施,从人居环境到道路交通,从居民收入到社会保障,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程中,我市留下了一个个蝶变的华丽瞬间,城市的魅力不断提升。通过创建文明城市,窗口单位的笑脸多了、事好办了,交通秩序有序了,公共设施齐全了,出行更方便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做到了我们百姓的心坎上。”市民方旭欣喜不已。(来源:南宁日报 记者 杨 盛 莫岚远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