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哲学社会科学 -> 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荟萃 -> 正文
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广西日报  2020-04-08

  提升产业转移承接力

  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近年来,推进区域产业有序转移已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主题。珠江-西江经济带是我国“东业西移”的重点区域,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提升产业转移承接力是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之所在。

  产业转移是珠江-西江经济带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区域经济发展并不是某一区域的独立发展,必须要有资源丰裕、承载力强、合作互补的战略纵深地带。粤港澳大湾区长期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世界级湾区,离不开珠江-西江经济带战略腹地的有力支撑,大湾区工业化向经济腹地的推进,是以产业转移为契机,谋求产业分工深化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与大湾区相比,珠江-西江经济带大多数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利用产业转移能够吸引资金、技术资源和配套产业链,形成赶超型、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机制,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产业转移既是大湾区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选择。但是,珠江-西江经济带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存在招商引资增速缓慢、高端产业引进不足、产业链招商成效不明显等问题。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发展,大湾区的经济增长将获得以协同发展和创新发展为特征的自我强化力量,对企业发展也将带来利好趋势。在此形势下,未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必须突破障碍和阻力,不断提升产业转移承接力。

  着力提升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承接能力

  创优产业转移的政策环境。一是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以市场化为主体的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和管理运营机制,突破行政管理体制的约束,增强园区体制机制开放活力。二是完善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及时梳理有关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政策措施,完善财政税费、土地使用、金融信贷、服务环境、生态建设、人才引进等优惠政策,增强大项目、重点项目和好项目的投资吸引力。三是鼓励共建“飞地经济”园区。加快制定“飞地经济”发展规划,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增进产业转移的积极性,加强东西部资源、产业、人才等的优势互补与全面合作。四是支持重点平台“东融”先行先试。加大两广共建试验区的协调力度,完善“两省区领导、市为主体、独立运营”的体制机制。深化“港港联运”“前店后厂”“前台后台”合作模式,建设好广西CEPA(《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先行先试示范基地。

  优化产业转移的选择机制。一是完善产业转移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产业转移审核制度,从源头优化产业转移选择机制。建立与规范后期产业退出机制,依法依规对企业进行整改或清退,解决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二是发挥区域规划的协调作用。合力推动“环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探索区域间利益共享的定向承接机制,强化省际产业转移发展的战略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三是建设产业转移专业智库。专业智库提供战略分析、政策分析、项目论证、规划评估以及区域合作研究等咨询服务,并通过与大湾区相关机构开展产业合作研究,促进人才与智力交流,形成政府以外的协调机制。四是建立产业转移协作机制。建立产业转移地市联席会议制度或举办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论坛,协调解决产业转移重大问题,形成产业转移协作的良性工作机制。探索激励机制,实现各市县承接产业转移协作和协调,例如利用财税补偿机制平衡利益关系,调动各地进行产业转移协调的积极性。

  强化产业转移的要素支撑。一是提升人力资源支撑力。大力支持桂东南地区高等教育提质增效,鼓励有关高校与大湾区著名高校和优质教育机构联合办学。推动产业园区、高等院校、行业组织、重点企业、科研机构等多元主体开展集团化办学,为产业转移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二是提升现代物流支撑力。加强物流规划与产业转移形势相匹配,以满足转移企业需要和便利产业园区为出发点,加快对承接产业转移具有较强推动作用的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等重点项目进行规划建设。三是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力。扶持培育和引进集聚一批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机构和科技成果运营机构,构建全链条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打造具备技术、市场和资金融合功能的中介服务链,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力。注重科技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围绕产业共性技术开发,建立开放式共性技术研究平台,探索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金融资源结合的新机制和新模式,为产业共性技术的开发、转化和扩散提供条件。四是提升承接载体支撑力。坚持产业园区内涵发展之路,制定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工作方案,对重点园区给予专项资金扶持,推动园区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招商引资由单纯产业招商向“产城融合”招商转变,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完善园区配套服务,提升园区社会资本,培育园区特色和优势,形成产业园区品牌和产业发展优势。

  提升产业转移的质量效益。一是提升产业链协调配套力。以现有的优势产业为基础,对重点企业给予大力扶持,推出高质量的产业招商项目,有针对性地引进缺失链条、补强薄弱链条、提升关键链条,促进产业链延伸与完善。在招商引资中,突出对大企业、大项目的招商,以大项目引进为支撑,强化关联项目协同组合招商,带动上下游企业和配套项目进入,形成相互配套,形成产业集群。二是培育产业集群创新优势。产业集群建设的优化路径是产业转移、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协同发展。因此,改变以往实行简单招商引资、单一追求企业数量、企业之间缺少分工与协作等做法和现象,采取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战略,制定产业集群发展政策和区域创新政策,在产业协同和创新的发展路径下,打造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三是提升产业链生态化水平。加强对生态工业园区创建的政策支持,以发展特色农业深加工、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生态产业为重点,推动相关企业进入园区和建立各种产业共生关系,增强园区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产业链与共生性,形成相对完整的生态化产业发展链条,构建发达的生态经济体系。 (作者:唐平秋 王 瑛)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