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志愿服务 -> 正文
广西“十三五”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综述
广西文明网  2021-01-13

  托起“稳稳的幸福”

  ——广西“十三五”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综述

  “十三五”以来,我区各级民政部门把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用足、用活、用好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兜尽兜,确保脱贫攻坚道路上困难群众“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截至2020年12月,我区已全面完成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各项任务,实现了社会救助与脱贫攻坚的对象衔接、保障标准衔接、补助水平衔接、信息数据衔接、管理衔接等有效衔接,切实发挥社会救助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兜底给力,守住困难群众的民生底线

  兜底保障是解决“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问题的最后防线,是全面小康的托底安排。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十三五”期间,我区率先在全国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和三、四级精神智力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指导各地用足用活各类农村低保政策,按照“按户施保”与“按人施保”相结合的办法,确保特殊困难群体如期脱贫。

  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区农村低保对象268万人,其中属于建档立卡贫困对象175万人,全区24.5万2020年脱贫对象中,有22.5万人纳入低保兜底;全区25.05万建档立卡的边缘户、监测户中,有18万人纳入低保兜底。

  为防止因病因灾因疫返贫,我区进一步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以及新冠肺炎患者、因疫情影响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难的群众及时予以救助。2020年全区各级民政部门共实施临时救助18.5万人次,共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99亿元。

  横县横州镇曹村蒙某一家2019年脱贫,家里4口人,夫妻均为二级伤残,大儿子在县城打工,二儿子读小学六年级。按规定,民政部门给蒙某一家享受低保渐退期政策,脱贫后继续享受低保,每月低保金1410元,缓解了生活压力。

  完善体系,特殊群体关爱保护不落下

  “现在两个孙子每个月都能领到生活保障金,上学、看病都有了保障。”岑溪市筋竹镇望闾村84岁的李沛英老人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兜底保障政策感激不已。

  3年前,李沛英的丈夫不幸去世。不久,她的儿子也因病去世,儿媳离家出走,下落不明,留下她与14岁孙女和11岁孙子相依为命。去年4月,当地依照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把她的孙女和孙子列入保障对象,每人每月分别获得800元的生活补助。李沛英吃了定心丸:“有了这笔钱,孙子孙女就能安心读书了。”

  为保障各类特殊群体同步脱贫、同步小康,“十三五”期间,我区健全关爱服务机制,扎实做好残疾人、农村养老、儿童福利工作。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服务内容从提供基本生活养育向养、治、教、康全面发展,全区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较“十二五”时期提高54%,机构养育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提高33%。全区1.5万名困境儿童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

  ——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制度。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办法》,全面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自治区民政厅先后联合自治区财政厅、残联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从2019年1月起“两残”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80元。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建立以来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28.27亿元。

  ——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自治区民政厅联合9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定期探访制度和农村留守老年人信息台账。实施《广西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机构收住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服务能力。

  ——加强儿童关爱保护服务。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合力维护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的人身安全和切身利益。

  政策全面,社会救助同心圆越画越大

  “十三五”以来,我区民政部门锐意改革探索,推动社会救助工作创新发展,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实行按户施保和按人施保相结合政策,解决特殊困难对象脱贫难问题。出台系列特殊政策,切实将因病返贫、因残致困、因老致贫返贫、生产条件恶劣或能力不足致贫返贫、易地搬迁后续帮扶、“低保救助渐退”、多重原因未能脱贫等7类对象,结合广西实际按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

  建立省域范围内的自治区、市、县、乡四级联网的低保核对信息平台,解决救助不精准问题。“十三五”期间我区进一步建立完善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的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提高了社会救助精准度。

  全面推行低保申请无纸化审批改革,解决群众申请不便的问题;开展社会救助审批权下放乡镇改革,解决审批时限过长的问题;推行“困难群众预警大排查大处置”改革,解决相对贫困群众的救助问题;推行城乡低保网上申请APP改革,解决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建立社会救助容错纠错机制,解决基层经办人员不敢担当问题。

  目前,我区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坚定有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发展取得突破,全区农村低保平均标准从2016年初的每人每年2556元提高到2020年每人每年5297元,增加了2741元,增幅达到107.23%;全区农村低保平均补助水平从2016年初的每人每月115元(每人每年1380元)提高到2020年的每人每月235元(每人每年2820元),每人每年增加了1440元,增幅达到104.35%;全区城乡特困人员平均基本生活标准分别达到933元/月和6611元/年,实现弱有所扶、困有所助、难有所帮,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托起“稳稳的幸福”。(广西日报记者 廖志荣)

 

责任编辑:杨立君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