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志愿服务 -> 正文
南宁市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广西文明网  2021-05-10

  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邕城常开长盛

  ——南宁市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南宁市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生活在南宁的各民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全面奏响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动人旋律。截至目前,南宁市已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9个。

  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4月25日—2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强调,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饱含深情,充满力量,让全市上下深受鼓舞,广大党员干部表示将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不断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不断开创南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不断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全市高质量发展和全面乡村振兴,汇聚起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民族团结花盛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

  回顾历史,南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源远流长——既有壮、瑶、苗等世居少数民族,也有伴随改革开放从全国各地来到南宁务工经商、就学就业、安家乐业的少数民族同胞。南宁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首府城市,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57.8%,各民族长期生活在一起,逐渐做到语言互通、饮食互通、歌舞互融,民族团结之花早已深深植根于南宁各族人民心中,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6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市以来,南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不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

  全市792.2万各族人民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建立了深厚的互帮互助关系,和睦共处、交流频繁,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优美、民族团结的时代新貌。

  南宁市将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认真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扎实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各项工作,持续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推动“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深深扎根于首府各族群众心中,切实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全市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实现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市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二级巡视员苏志刚表示,全市民族工作部门坚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坚持不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为“十四五”时期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民族事业结硕果

  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走进马山县古寨瑶族乡,街道两旁是具有瑶族吊脚楼风格的现代建筑,房顶、墙体等外立面都装饰着具有瑶族风情的雕塑及打榔、金银花等图案,与路旁的绿树相映成趣。古寨瑶族乡是南宁市3个民族乡之一,瑶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32.6%,同时也是“金银花之乡”、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打榔”的传承文化基地。

  近年来,古寨瑶族乡党委书记覃庆华带领瑶乡人民大力发展金银花种植、特色养殖和民族特色旅游,改变了古寨贫穷落后的面貌,2020年底全乡贫困发生率为零,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搞好民族团结、服务好各族群众,让他们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基层党员干部的初心,也是我们的使命。”覃庆华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大力发展弘扬民族文化,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应用好、发展好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经验,守正创新,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族团结各项工作,谱写古寨瑶族乡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古寨瑶族乡的发展变迁,是南宁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全市各民族同胞快步前行,南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结出了新硕果,民族文化、体育、教育等社会事业同样取得长足进步。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南宁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大力推进民族乡村振兴,出台针对民族乡村振兴的专项规划、发展指标体系、行动计划等指导性文件,不断以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为民族乡村振兴赋能,切实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交往交流交融加深

  推动城市民族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走进西乡塘区衡阳街道办事处中华中路社区,只见社区处处点缀着民族元素,一条民族文化长廊向巷道深处延伸,图文并茂地介绍56个民族的相关知识。

  中华中路社区毗邻南宁火车站,少数民族人口占社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面对辖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日益增多的实际,社区积极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打造“民族情深党旗红”党建品牌。经过10余年的实践,社区各族居民亲如一家,为多民族社区治理提供了有益探索。

  “他们是候鸟,在家乡和工作城市之间奔波,我希望社区是他们温暖的家,他们安居乐业就是我的幸福。”中华中路社区党委书记谢华娟的话语朴实又有力量。她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深切关怀,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高度重视,极大地激发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我们将继续创新工作方法,服务好各族群众,让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基层开花结果。”

  在南宁,无数像谢华娟一样身处城市社区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将党的方针政策和民族政策宣传贯彻到社会的“毛细血管”,也成为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鲜红旗帜。

  近年来,南宁市城市民族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为重点,依托“13456”民族事务服务体系建设平台,以中华中路社区为服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示范点,不断创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方式方法和载体,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邕城。

  筑牢法治保障基石

  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

  民族事务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民族工作法治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2020年7月,南宁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法律援助中心揭牌,作为广西首家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法律援助中心,在推动南宁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法律援助服务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南宁市坚持以法治思维处理涉及少数民族人口的矛盾纠纷,通过实施“333”工程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建立和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的现代民族事务治理机制,大力促进少数民族人口社会融合,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0年11月,南宁市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

  “三大创新”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创新开展“五比五争”考核评比命名活动,在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部署开展“五比五争”考核评比活动;创新民族团结专项绩效考评,对全市101个机关事业单位及各县(区)进行民族团结绩效考评,覆盖面达100%;创新宣传载体,“以石榴花开美邕城”为主题,每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和美校园·同心筑梦”“弘扬民族文化共创民族和谐”等主题活动超过1000场。

  “三大平台”强化民族事务社会治理。以“13456”全国民族事务服务体系“南宁模式”为平台,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就业创业、解决住(租)房、技能培训、法律咨询等服务;以民族关系监测评价处置为平台,市、县(区)均成立民族关系群体性事件应急指挥部,少数民族社团信息资料库不断充实和完善;以民族之家为平台,把民族事务治理向乡村、社区、学校、企业拓展,全市建立了362个民族之家,每年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实事超过13000件。

  “三大举措”推动民族事务治理法制化。通过印发《深入推进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以及修订《南宁市清真食品管理条例》《南宁市民族教育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不断推进民族事务治理制度建设。(南宁日报 记者郭少东)

 

责任编辑:杨立君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