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明创建 -> 正文
龙城“绿肺”焕发新光彩
柳州日报  2021-09-02

  龙城“绿肺”焕发新光彩

  ——看《柳州市莲花山保护条例》施行四年如何交出满意生态答卷

  市莲花山保护区生态美景。图片由市莲花山保护中心提供

  2017年8月1日,我市首部实体性地方法规《柳州市莲花山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位于我市主城区和柳东新区之间的莲花山保护区成为龙城的“绿肺”、柳州人的城市“后花园”。这里森林覆盖率达91.5%,自然资源得天独厚;这里附近有柳州古八景之一的龙壁回澜、徐霞客曾踏足的陆道岩,人文底蕴不可多得。如何更好地保护、开发、利用保护区的资源优势,是留给柳州的一道开放题。四年书写答卷,且看龙城“绿肺”如何焕发新光彩。

  创新保护机制 守好生态底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条例》施行以来,我市高度重视莲花山保护区这一“绿色宝库”的生态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多次赴保护区考察调研和执法检查,并对加快保护区生态保护、人文资源调查、土地集中管理等提出可行性建议。2020年8月,我市还专门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副秘书长任副组长,城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各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莲花山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保护区范围内各项保护、规划、提升等工作,扎实推进“莲花山保卫战”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作为“城市绿肺”的“大管家”,市莲花山保护中心积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对《条例》落实情况的执法检查,将具体工作内容进行梳理、细化及落实,起草的《柳州市莲花山生态保护补偿方案》于2020年9月由市人民政府印发,进一步明确了保护范围内征地拆迁、林地损失、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墓葬迁移等方面的补偿标准和程序以及相关主管部门的责任分工,让莲花山生态补偿机制有章可依。

  为守好生态底线,保护中心创新保护机制,分别与城中区、北部生态新区、柳东新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与联动机制,与市城管执法局组建综合性管理队伍常驻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合署办公,同阳和工业新区签订森林防火联防协议。多部门齐商共管、跨区域一体化应急联动,有效提高行政执法和森林火灾处置能力。不仅如此,保护中心还打造了一支“森林防火铁军”——市莲花山保护中心半专业森林防火队,时时刻刻守护着保护区的青山。四年来,半专业森林防火队成功参与20多次森林火情扑救,有效保障保护区森林资源安全。

  树立绿色品牌 提高发展上限

  保护“城市绿肺”不仅要靠政府主导,更要靠社会参与。为使《条例》从纸上的文字变成根植市民内心的保护意识,保护中心在狠抓行政执法的同时多渠道开展科普宣教。

  清明节、“壮族三月三”期间,保护中心在保护区主要进山祭祀路口摆放鲜花,以“鲜花换下纸钱”的方式倡导文明祭扫新风尚。保护中心注册“山小青”志愿服务队,工作人员们穿上志愿者红马甲走进保护区清理垃圾并进行科普宣教,走村进屯进行《条例》宣讲。保护中心组织柳州绿肺·生态“莲花”摄影作品、logo标识、《条例》“新三字经”等全民创作大赛,利用森林音乐节、森林徒步节、森林课堂等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市民心中树立绿色生态品牌。

  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保护中心主动联系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建集团等部门实地调研,力求将这片“绿色宝藏”打造成柳州的特色山水文化名片。目前,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停车库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预计年内建成。在保护现有资源的同时,保护中心近年来完成公园700多亩残次林地、林中空地的补植补种改造,增加枫香、乌桕等乡土树种,改善林分质量,通过生态修复提高森林景观层次。充分利用湖广坪区域的地形地貌、自然植被优势,更新改造和补种珍稀特用、药用树种,规划打造占地面积约1000亩的柳州首个珍稀特种树木园——“华南民族植物园”。

  同时,保护中心启动人文资源调查工作,充分挖掘莲花山的历史文化底蕴。目前保护中心已收集完成4万余字的人文资源调查成果,涉及保护区历史文脉、古建遗迹、宗教风俗、风景名胜等方方面面。保护中心依托我市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措施对公园进行文化赋能,特邀我市文史专家为两个公园内的20座凉亭命名、征联,让“生态莲花山”的品牌形象愈发深入人心。

  未来,保护中心还计划启动莲花山景区保护和利用概念性规划、莲花山片区基础设施提升专项规划等工作,提高保护区发展上限,对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建设“生态绿芯,文旅之城”,打造柳州城市生活休闲圈,做到游客引得来、留得住。(来源:柳州日报 作者:宋美玲)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