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志愿进乡村 帮扶留守儿童找自信
青年教师志愿者通过聊天使留守儿童学会找到自信。
日前,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华佳村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邕宁区城关第二小学青年教师志愿队队员。她们走近留守儿童,开启了关爱帮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新旅程。在专业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在指导下,留守儿童学习培养自信的方法,今后孤独难过时学会自我调节。
在邕宁区那楼镇华佳小学电脑室,记者看到几位老师正在带着一群孩子做游戏。
孩子们玩的游戏叫“盲人与拐杖”,规则是两个陌生的小朋友,一个戴上眼罩扮作盲人,一个扮作盲人的拐杖。扮作拐杖的小朋友需要帮助“盲人”完成有障碍的旅行,其间只能用手势提醒而不能说话交流。一开始,有的孩子很紧张,游戏过程中也出现一点失误,但最终都配合默契,完成了障碍旅行任务。
这群小学生均为留守儿童,分别来自华佳小学不同年级。“有些担心,因为当‘盲人’时怕自己摔倒,当‘拐杖’时又怕把别人绊倒。 ”留守儿童阿娟(化名)怯怯地对记者说。“很多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安全感,往往自我封闭,这个游戏让他们感受到信任与被信任、爱与被爱的幸福与快乐,理解自助与他助同样重要。”在场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黄文瑶说。
“小强(化名),你在学校学习很勤奋,回到家还能帮奶奶干农活,真棒!”“小峰(化名),听说你经常帮助同学,同学们都很喜欢你。”在华佳小学的另一间教师办公室内,同样是来自邕宁区城关第二小学的青年教师志愿者莫英则是通过和孩子们聊天的方式,不时给留守儿童鼓励,让他们找回自信心。
“如今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基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但由于常年见不到父母,与老人生活在一起,容易在性格、生活习惯和相处方式上出现一些问题。心理辅导老师就是通过与孩子们一起完成各种游戏或者和孩子们聊天倾听他们心声来发现问题,更好地帮助他们,通过更多的心理辅导活动,让留守儿童实现身心协调发展。”莫英说。
据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所做的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因长期生活在缺乏父母直接关爱与呵护的环境中,久而久之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缺乏安全感、不自信、情绪调控能力差、协作能力差等一系列心理问题。黄文瑶说:“我们希望通过对他们自信心的培养,克服这些心理问题。”记者看到,在黄文瑶的笔记本里记录着不少留守儿童的相关情况问题。
记者了解到,邕宁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农村精准帮扶工作,招募志愿组织从物质与精神上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帮扶工作,同时以乡村学校为重点,积极聚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力量,创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身心健康主题活动。如邕宁区城关第二小学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由学校“幸福童年”爱心基金会、学生发展中心、少先队大队部、关工委联合组织专业心理辅导老师、青年教师志愿队队员深入学校及留守儿童家庭,详细了解孩子们的学习及心理健康状况,从而进行心理帮扶。
“留守儿童的心理困惑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如果不及时加以干预引导,可能会影响一个家庭的未来。”莫英深刻感受到,关爱留守儿童是值得全社会关注的事情,应该号召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些孩子,运用各自特长开展各种志愿帮扶活动。
记者手记
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留守儿童更容易滋生孤独、幽闭、冷漠、自卑、叛逆等心理问题。如果在这时候,有一个声音能在耳畔鼓励前行,能有持之以恒的心理关爱为他们提供心理扶助,对于从小就承受命运之重的他们,应是莫大的慰藉。
或许,简单的一两次心理辅导并不足以解决留守儿童的所有问题。但通过志愿行动这类从心理层面关爱留守儿童的载体,通过这样规范化、常态化的志愿帮扶方式,留守儿童必将获得信心与温暖,收获幸福与美好的人生。
对留守儿童来说,社会是另一个父母,志愿关爱是另一个监护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很多时候取决于整个社会对儿童的态度,取决于人们能否真正起身而行,以润物细无声的志愿行动,去持之以恒地关爱孩子们的心灵家园。为留守儿童打造温暖的幸福港湾,吹散他们心灵的雾霾,给予他们温柔的陪伴,让梦想、信心与爱重回他们的内心,这正是我们走出的文明志愿之路。(南宁文明网-南宁日报 记者 陈媚 文/图)
责任编辑:杨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