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培育 -> 未成年人思想建设 -> 正文
柳州:"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
广西文明网  2016-04-22

  柳州市“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走笔

  近年来,柳州市持续实施“非遗文化进校园”工程,已覆盖了从幼儿园到高校的各类各级学校 、青少年活动中心和业余体校。

  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大歌和侗族农民画,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芦笙踩堂和苗族刺绣 ,柳城县的壮族山歌和云片糕,鹿寨县的平山山歌……在各县区,逐渐形成了“一县一特色”“一校一品”的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模式。去年,我市新编写了非遗教材并在校园推广,授予了全市30所学校(机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保护传承基地”称号。

  壮族山歌歌声扬

  “三姐山歌人人爱,校园搭起山歌台,育得桃李满天下,又出歌才出人才……”4月14日,鱼峰区柳石路小学的同学们唱起自编自创的山歌 ,美妙的音符飘荡在校园之中。该校校长陈西刚介绍说,目前学校共有870多名学生,其中,壮 、苗 、侗等民族学生约占40%。 因此,学校将民族文化作为校园“雅”文化的载体,致力于打造鱼峰歌圩进校园示范基地及我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保护传承基地。

  据了解,该校将山歌文化融入校本课程,每个班级每周至少有一节声乐课,还组建了“传统民歌队”和“新民歌队”两个山 歌社团,每周二和周五下午开展山歌培训和社团活动。学校还聘请了广西山歌“歌王”陆莲芳作为社团指导老师,对传统山歌进行了诸多创造性改编,将山歌内容引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德育等方面,并通过给山歌配乐 、伴舞 、增加和声等方式提升山歌的美感和教育意义。

  苗族文化齐分享

  每个周六周日下午,融水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非遗文化公益班”便热闹起来:在民间艺人的带领下,孩子们吹起芦笙,跳起踩堂舞,做着苗族刺绣 、织锦等手工艺活,共同分享着民族文化带来的喜悦。该活动中心常务副主任何博表示,融水县的苗族文化独具一格,让孩子们从小会唱本民族的歌 、跳本民族的舞 、弹奏本民族的乐器 、制作本民族手工艺 、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是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的基础。

  据了解,为进一步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融水县近年出台了《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按照“七个一”的要求,即一套系统民族教学方案进校园 、一个民族团结故事进校园 、一本民族知识读本进校园 、一套民族服饰进校园 、一批民族乐器进校园 、一场民族文艺节目进校园和一组民族体育项目进校园,使得全县90%的乡中学和中心小学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

  侗族技艺共交流

  今年3月下旬,柳州市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研究与传承基地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揭牌,这代表着非遗专项基地开始进入柳州市高校校园。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初由三江侗族自治县申报,是柳州市重要的非遗项目。

  “高校非遗基地与中小学非遗基地最大的区别在于,高校更专注于非遗项目的深入研究。”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系主任刘洪波介绍说,学校在建的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博物馆计划面积是300多平方米 ,目前已经布置好100多平方米的展厅,橱窗里摆放着国家级 、省级手艺人制作的各种木质模型 ,还有大 量关于侗族木构建筑的文字 、图片 、实物 、视频和手稿资料,为侗族建筑研究者提供了诸多文献和数据。

  该博物馆免费向市民开放,为侗族建筑文化爱好者和研究者打造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柳州文明网 陆晓艺 温文良)

  

  责任编辑:杨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