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培育 -> 未成年人思想建设 -> 正文
玉林市玉州区:推进教育均衡 夯实"教育之本"
广西文明网  2016-12-29

远眺玉州城区。

玉州区第三实验小学开展独轮车展示活动。庞 昂/摄

玉州区第八中学校园

玉州区教育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罗仲平/摄

玉州区东环小学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 李 荣/摄

书香浓浓的校园

  地处玉林市中心城区的玉州区有“千年古州”之誉,自古尊师重教、文脉流长、文人辈出。

  玉州区总面积3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78万,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134所,其中初中20所、小学1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中学2所,在校学生10.52万人,在编在职教职工5236人。

  近年来,玉州区委、区政府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重点倾斜农村薄弱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不断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差距,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显著成绩。

  玉州区先后荣获“中华诗词之乡”“全区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德育先进县(市、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县(市、区)”“广西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先进集体”称号,是广西唯一7次获得科学发展(经济发展)“十佳”称号的县(市、区)。

  玉州区名片

  广西唯一7次获得科学发展(经济发展)“十佳”称号的县(市、区)、全国德育先进县(市、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县(市、区)、中华诗词之乡、广西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先进集体、全区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三年投入8亿余元 城乡学校全面升级

  学校标准化建设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部分。强有力的财政政策和经费支持是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玉州区委、区政府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投入,保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需求;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在财政预算中单列,依法做到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依法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附加并按规定全部用于教育,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不低于65%,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达到自治区规定的比例;重点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促进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均衡。

  据统计,2014年至2016年,玉州区(含玉东新区)先后投入8.2亿元,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城乡学校及改善办学条件,总项目达到368个,缓解了农村薄弱学校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面积不足的局面,城乡差距明显缩小。

  其中,新建了第三实验小学、玉东小学、万秀小学、金港小学、城南实验小学、东环小学万昌校区、第八中学等7所中小学,迁建了石棠小学、扩建了泉塘小学,增加中小学学位1.3625万个。正在开工新建古定中心小学天湖校区和扩建东环小学镇忠校区,计划2017年投入使用,届时将增加学位3000多个。计划2016年至2017年开工建设玉东实验中学、仁厚教育城、清宁路小学,将增加学位9500个。

  此外,玉州区还计划在“十三五”期间规划再投资5.88亿元,进一步加大城区学校项目建设力度,打造生源吸引力较强的新校区,进一步盘活城区学校布局,增加学位供给,进一步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需求和解决大班额的突出问题。

  优化整合师资配置 推进队伍素质均衡

  师资队伍的均衡配置,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玉州区采取强有力的针对性措施,倾力打造一支务实高效的教师队伍。具体举措包括:

  一是充实队伍。建立、健全教师补充机制,完善教师编制标准。每年通过公开招考、遴选等方式招聘公办教师,积极引进区内外高校毕业优秀教育人才,不断充实教师队伍。2013年至2016年,玉州区共招聘教师691名,其中从广西区内外高校引进优秀本科生227名、硕士研究生4名,着力解决教师编制不足的突出问题。

  二是落实待遇。不断提高教师基础工资水平,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的教师每人每月补助300元,对积极前往农村学校支教的城区教师每人每年补助1万元,用于激励城区教师支持农村教育。据统计,2013年以来,玉州区财政投入640多万元用于乡村教师生活补贴。此外,还新建农村教师周转住房、公租房413套,明显改善了农村学校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吸引了更多优秀教师扎根农村。

  三是促进交流。通过进一步完善教师交流机制,促进农村师资水平有效提升,打造一支高素质农村教师队伍。每年都安排城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到农村学校开展支教、走教、送课、教研指导等形式的交流活动,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教学水平。截至目前,玉州区已从城区优秀学校选派19期支教人员共600人次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

  四是提升素质。构建教、研、训一体化教师成长长效机制,提高教师素质。通过“国培”“区培”培养平台,加强“玉州名师”和“两个百佳教师”的引领,以师徒结对、城乡校际团队、特级教师工作室等形式培养教师,形成榜样带动的滚动效应。以“玉州名师”“百佳教师”为主的团队,组成近300个共2000多名教师参与的“城乡结合、强弱结合、新老结合”的师徒结对子团队,建立起传帮带的新常态,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促进了城乡师资的均衡发展。

  大胆改革多元创新 入学机会均等公平

  玉州区实行定向招生、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招生模式,通过合理划定招生范围,推行就近入学,为学生提供均等的入学机会。

  创新新生报名和录取的办法,新增房产住址入学条件,解决了户口与住址分离的适龄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的问题。2013年以来,该区共接收并安排近1.5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进入公办学校就读。而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全区实现了网上报名、网上审批、网上招生,学生入学信息公开,人人机会公平。

  创新办学模式,提供更多入学机会。由政府主导创建了“企业捐建+名校管理”的新型办学模式后,有效解决了新建住宅小区的学生入学问题。例如,古定中心小学天湖校区、东环小学镇忠校区落成后,将新增学位3000多个,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入读好学校。此外,还开创了强弱联盟办学模式和教育集团化模式。例如东环小学与二泉小学组成办学联盟,泉塘小学纳入玉东教育集团,二泉村和泉塘村的学龄儿童不用进入城区就能入读资源优质的学校。

  深化有效教育实验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在教育方式的创新上,玉州区通过深化EEPO有效教育方式实验与改革,探索提升教育质量之路。有效教育改革列为玉州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教育科研部门主持、玉州区学校全员参与,梯次推进,不断深化。

  从学习方式训练开始,重点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和倾听,学会自主调控,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结合课型方式,调动人体多种感官,听、看、讲、想、做多种要素综合应用。同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等身心发展特点,动静结合,学生在静中学,在动中也会学,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EEPO的新教法、新学法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新鲜感,激发了浓厚的教与学的兴趣和热情,参与式的学习带来了高效的课堂,提高了效率,减轻了课业负担。

  有效教育的改革成效在广西乃至全国声名远扬,实验成果分别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刊发,“广西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研修基地”花落玉州,先后承办了4次全国性的观摩、展示和交流活动,出色完成了广西新增有效教育实验县(市、区)500名教师的培训任务,全国各地多批次组织观摩团到玉州区学习取经。

  重视特殊群体需求 人人享受教育公平

  创新弱势学生的帮扶机制,建立了政府主导的留守儿童和“三残”儿童关爱体系,让每一个学龄孩子都能享受公平教育带来的温暖阳光。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一是建立了以玉州区政府为主导,区关工委、妇联、共青团等组织积极参与的全方位、综合性、制度化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使农村留守儿童普遍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二是明确要求玉州区各学校建立健全结对帮扶名册,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的联系。三是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结对子”帮扶活动,在留守儿童就医、心理辅导、文体活动等方面提供特殊帮助。玉州区现有4017名留守儿童,确保他们都能正常入学接受教育。

  高度重视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该区出台的《玉林市玉州区关于组织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中明确规定,“各学校不得以学习成绩、身体健康状况(有传染病的除外)、思想表现情况等为理由拒收户籍在学校服务地段范围内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强调各学校都要接收地段内的适龄儿童、少年,包括残疾儿童、少年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创设特色校园文化 丰富学校教育内涵

  创建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能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近年来,玉州区先后投入700多万元,围绕“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办学理念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

  其中,东环小学围绕“和谐发展,人人成功”的办学理念,创立“和·慧东环星光灿烂”校园文化;东成小学通过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提升人文素养,形成了“和雅教育”的浓厚文化氛围;第三实验小学坚持“宣传”“经典”“人格”“创造”和“活动”5种文化进校园,打造“灵慧文化”;古定中心小学、大北小学抓住以“诗创作”为重点的传统特色文化,积极创建活泼向上、健康和谐的“诗文化”校园;万秀小学创设“乐动”文化,把中华传统文化与有效教育结合起来,创建乐教、乐学的个性化校园;玉东小学秉承“和而不同、和合流韵”的办学理念,树立“办内涵学校,育文明学生”的办学目标;苗园中学以“学会微笑、成就人生”为核心,“读弟子规,做孝德人”,提升师生传统文化内涵,彰显文化育人特色。

  一校一品皆特色,一枝一叶总关情。第一实验小学的“礼慧文化”、腾扬小学的“尚礼文化”、仁东初中的“香樟文化”……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积极引领着玉州区学生健康发展。(广西日报 梁 楚 罗仲平)

 

责任编辑:杨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