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明创建 -> 正文
荔浦连续荣获自治区文明城市纪实
桂林日报  2021-02-01

  荔江畔盛开文明之花

  ——荔浦市连续荣获自治区文明城市纪实

  干净宽敞的道路、整齐的房屋、果皮废纸杂物分类入垃圾桶内,车辆行人相互礼让……走进自治区文明村荔浦市花篢镇凤联村,呈现的是一幅文明美丽的景象。

  如今在荔浦,像花篢镇凤联村这样的美丽乡村、文明村屯已有106个,文明之花在城乡遍野盛开。

  自2015年开始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以来,荔浦市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为抓手,外塑形象,内炼筋骨,城乡容貌焕然一新,文明观念深入人心,文明之花越开越鲜艳。      

  文明之花结硕果。2020年12月28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表彰大会,荔浦市荣获自治区第八轮“文明城市”称号,这是荔浦市继2017年荣获自治区第七轮“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后再次获此殊荣。

  美化亮化工程让荔浦城乡“面子”十足

  “荔江河畔,山清水秀环境好。”这是许多游客初到荔浦的体验。

  “现在的荔浦市区真的越来越漂亮。干净宽敞的滨江路,美轮美奂的滨江夜景,让人好像生活在大都市一样。”说起荔浦城区的变化,家住荔城镇的孙阿姨欣喜不已。而说起之前的城区,陈旧是留给她最深的记忆。

  为实现“市区文明和谐,市民文明素质提升”,2015年始,荔浦市围绕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目标,通过拆墙见绿,对“边角地”进行整治,修补道路破损、人行道青石板,更换隔离护栏,规划停车位,实施城市美化亮化。

  “现在街道干净了,树多花艳了,公园、体育馆宽大,夜景灯光亮化美了……”荔城镇沙洞社区陈友建感触颇深。在市区绿化、美化、亮化中,荔浦市依托荔江国家湿地公园、滨江公园,顺“水”做文章,绕“绿”建文明,精心实施荔江沿河绿化美化工程,广大市民出门300米就有休闲绿地。

  在市区环境美化亮化的同时,荔浦市的乡村也得到美化亮化。走进龙怀乡三河村东里大村屯,但见道路平坦,花坛植物次第分层,粉刷一新的文明墙上,孝、礼、廉,村规民约与修砌一新的莲花池相得益彰。村民在享受幸福乡村生活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文明熏陶。“我们村里现是屋前屋后都是小花园,公共卫生有清洁保洁员,生活跟城市差不多了。”村民覃维生笑着说。

  龙怀乡三河村东里大村屯不过是当下荔浦农村旧貌换新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荔浦市从清洁乡村入手,先后开展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和幸福乡村建设,从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到道路硬化、田园绿化、水源净化,再到创建田园综合体,随着活动深入开展,荔浦村民卫生意识提高了,垃圾不乱丢了,卫生有专人维护实现长效保洁了,村内变得整洁漂亮了,曾经“围村堵河”的垃圾不见了,广大乡村又重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

  有章可循,文明观念深入人心

  如果说绿化、亮化、美化是一座城市的躯体,那么精神文明就是城市的灵魂。

  据了解,荔浦以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为目标,坚持城市精神文明是城市建设的灵魂,打造绿色、生态、文明、宜居环境,逐步实现了荔浦市民精神文明修养提升。

  自2015年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以来,荔浦市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景区等创建活动。现已创建成市级以上文明单位37个,文明村镇106个,评选文明家庭95户,十星级文明户933户。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社区、文明户如雨后春笋般在荔江畔涌现。

  俢仁镇柘村是桂林有名的砂糖桔村,前些年村民靠种果富裕了起来。“我们村环境好起来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但总感觉还是差些什么东西。”柘村村主任廖章华说。而在当地政府部门看来,柘村差的就是乡村文化,一种让人可以记住的乡愁。于是从2017年6月10日起,为了将村子打造成一个与众不同的村庄,当地政府请来多名绘画师,在村道两旁的石头上、古朴的石头墙壁上进行绘画创作。

  如今走进村里,可以看到这些画作形态各异,色彩缤纷,有动物、人物、花草等,每幅画面积从几平米到几十平米不等,绘画师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作,将画作融入村民的生活中,十分有韵味,给普通的乡村环增添了特别的艺术氛围。

  新坪镇叶家厂屯则充分运用会说话的“漫画墙”对邻里婆媳进行心理疏导,促进了心灵沟通;修仁镇五里排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纸扎工艺、荔浦文场等人文文化绘于一面面墙上,村里小孩随口能道出几句悠扬的文场唱词,一面面墙提高了群众的法制意识,促进了邻里文明和谐;每当重大节日活动之际,革命老区杜莫镇张村革命老区陈列馆内,前来参观的学生、干部接连不断,一幅幅鲜活的抗日爱国图片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得到进一步净化。(来源:桂林日报 记者 汤世亮 通讯员 周俊远 季经纬)

相关链接